门头沟区慈善协会 2019年工作报告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门头沟区慈善协会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北京市慈善协会和区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聚焦初心使命、聚焦最底线民生保障、聚焦“慈善北京”品牌建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慈善公益的宽度和广度上深入实践,全力开展扶贫济困、帮扶协作等方面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助力精准帮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圆满完成门头沟区慈善协会第三届换届工作。
严格规范程序,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会执行机构和理事会、监事会人员,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杰当选会长。会上发布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扶老助孤、助医助残、应急救助等13个慈善项目,并为区“慈善公益奖”获奖代表颁奖。门头沟区副区长张翠萍、北京市慈善协会副会长王昀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区民政局局长、区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韩兴无主持会议。
二、劝募救助稳步推进、公益服务有序开展。
1、拓展劝募渠道。区慈善协会换届以来,在开展好“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等传统劝募方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平台通路作用。先后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门头沟区京西志愿者等各级慈善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劝募渠道和救助帮扶内容。其中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全面合作,在扶幼、助老的基础上设立了门头沟区首个慈善环保项目;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为龙泉雾小学、付家台中心小学所有学生免费定制校服;河南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为7户困难儿童进行定制家具模块、学习生活包、陪伴服务等帮扶……。门头沟区慈善协会全年累计接受善款1539.94万元。
2、加大救助力度。依法合规开展“携手助老送健康”--慈善医疗卡、“为爱助燃”--慈善捐赠大病救助、“营在校园 善食行动”等助学、助老、助困、应急慈善救助项目59个,发放善款1654.1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7690人。其中设立“现役军人困难家庭和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每年从区财政下拨专项资金30万元,区慈善协会配捐30万元,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组织实施的双拥长效帮扶机制,为推动军地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实施慈善捐赠大病救助项目,对全区106名因病致困的大病患者进行了救助,共发放救助金145.65万元。
3、拓展公益项目。在与门头沟区爱眼协会和北京祺捷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护眼、助老等慈善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加强与慈善公益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协助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在门头沟区设立“心栈”项目,免费向环卫工人、上班群众赠送爱心粥。特别是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全面合作,在扶幼、助老的基础上设立了门头沟区首个慈善环保项目,以养老驿站为平台开展环保活动,建立专业环保志愿者队伍,力争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实现村(居)垃圾减量不落地,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经验,促进门头沟区绿色发展。
三、扎实做好对口扶贫协作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
1、对口扶贫协作地区帮扶有序推进。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如协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为武川和察右后旗募集教育书籍101套,价值20.2万元;将丰台区北京明月新华公司及社会募集的1600余件棉服、文具爱心物资捐赠给涿鹿、武川、察右后旗当地困难群众;配合北京一本粮道公司等7家爱心企业在国庆节前夕到涿鹿县红庙堡村开展帮扶活动,为涿鹿县红庙堡村35户建档立卡人员送去了价值5千元的米面油等慰问品,同时出资5万余元购置鸡蛋、葡萄等农副产品,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欢迎和好评。各类活动捐赠物品累计价值30余万元。利用“爱心暖阳”社会捐助活动募集善款开展应急救助,为涿鹿县、察右后旗9名遇车祸无钱医治的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5.5万元。
2、认真实施我区低收入农户帮扶项目。严格按照“门头沟区低收入帮扶基金”管理办法开展帮扶,拨付帮扶基金1182.81万元,用于低收入农户医疗、体检、助学等项目;与北京市慈善协会密切合作,为全区58名因病至困低收入群众发放善款106.2万元。时任北京市慈善协会副会长杨德成、秘书长吕燕林专门来到我区对其中两户受助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与北京市国资公司、市慈善协会达成协议,在2020年前投入善款300万元,在助老、助学基础上,用于清水镇梁家庄村农耕产业、民宿产业等方面帮扶。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力。
1、规范工作程序。新增资金审批管理制度,始终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参照政府社会救助工作程序,严把慈善救助各个环节,确保善款实用到位,着力打造“捐得放心、救得明白”的“阳光慈善”。
2、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使用善款,进一步完善捐赠接收、财务管理、审计等制度,定期接受审计,主动接受监事会和社会的监督。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布捐款收支情况,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四、加大慈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影响力。
1、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按照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参加“北京社会公益慈善汇”,向社会各界展示门头沟区慈善公益亮点,发放书包等宣传品2000余份,并组织200余名社区居民到会观展。汇展中,协会印发到全区中小学生的《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慈善公益手册》(第二版)得到了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等领导的高度肯定;积极参加“2019年度首都慈善奖”评选活动,潭柘寺僧团和门头沟区慈善协会分别入选“慈善楷模”和“慈善组织”候选名单,这是门头沟区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首次入选“首都慈善奖”候选提名;积极参加市慈善处、中慈联、首慈联、市慈善协会组织的培训、论坛、沙龙等活动;开展一期以“善良 最宝贵的人生品质”为主题的慈善图片巡展宣讲活动,邀请首届“首都慈善奖”获得者“首都的士雷锋车队”队长王凤进、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刘政老师为东辛房小学百余名师生进行了宣讲。
此外,协会联合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石龙开发区工委、区书法家协会在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创新大厦书画中心举办首届“门头沟区慈善公益书法展”,从区书协会员专门创作的百余幅作品中精选74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展出,观展人员近千人。
2、广泛宣传我区慈善工作亮点。积极联络各级媒体宣传门头沟区慈善事迹,全年共播发新闻16篇,其中中国社会报、北京社区报的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新闻9篇。积极利用自有宣传平台进行宣传,区慈善官网发布消息67条,区慈善官微发布消息84条,其中多条信息被区《创城快报》等刊物采用。
回顾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离不开慈善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个人的爱心奉献。在此,我代表门头沟区慈善协会向一直以来支持我区慈善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广大理事、会员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劝思想不够开放、募渠道狭窄、救助项目单一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解决。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慈善事业紧抓机遇、趁势而上的一年。门头沟区慈善协会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强化党的领导,推进“慈善北京”品牌建设,加大劝募和救助力度,丰富慈善项目内容,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和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取得抗击疫情胜利,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将慈善事业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确立了慈善事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第二个里程碑。慈善工作者当紧抓机遇、乘势而上,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大力发展全民慈善,将慈善与公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做好扶贫济困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志愿者参与慈善的热情,开发扶智、环保、双拥等方面的慈善项目,在疫情防控、扶贫济困、对口帮扶、“六城联创”等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地区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一、转变观念,创新开展慈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为我国的慈善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做出更大成效,真正发挥扶贫济困的职能。姚破除守城思想,强化忧患意识,不断激发创新动力,牢牢把握当前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深刻认识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把慈善事业发展融入到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工作大局之中,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去筹划、去落实,努力做到理念上更新,认识上到位,工作上创新,能力上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推向前进。
二、深入探索,强化社会救助有效衔接。
慈善与社会救助之间的“衔接”是政府部门与慈善主体的合作关系,是社会救助工作中的有效互补。社会成员的生活安全和福利的改善,需要由政府来承担,但不是由政府承担全部责任,那些政府不应承担或承担不了的责任,必然需要民间慈善互助行为来补位和承接。协会设立的“门头沟区慈善捐赠大病救助项目”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如共享政府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完善社会救助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形成功能互补、资源整合、主体合作、信息对接、行动协同,出台困难群体急需的救助项目,进一步实现有效救助、精准救助,同时也避免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出现救助空档或交叉等问题。
三、加强宣传,广泛培育现代慈善理念。
培育现代慈善理念,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人们在社会中互助友爱,和谐相处。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的力量,发挥协会自身官网、官微的宣传阵地优势,广泛宣传爱心企业、个人的善行义举,营造浓厚肚饿社会氛围,从而引导大众树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新观念,让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深入到千家万户。让全民慈善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传递正能量。
四、依法合规,进一步提高协会公信力。
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必须要依法慈善,进一步打造“阳光慈善”。建立和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公示、监管制度,坚持财务管理公开、项目运作公开、善款使用公开,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年审和专项审计。充分利用新型媒体和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依法公开信息,有效落实捐赠人、受助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慈善组织、捐赠人、受助人及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慈善事业各项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回顾过去的一年,收获满满、成效显著;展望新的一年,前景光明、任务艰巨。我们要继续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充分发挥慈善社会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小康社会的到来!